2023年
關鍵成果
專(兼)職負責單位
董事會為氣候變遷管理最高監督單位,負責審查年度風險管理報告、執行報告及稽核報告,以確保氣候相關風險管理制度有效推行。
ESG工作小組由各負責部門之主管兼任,並由董事會督導永續發展推動情形。各負責部門主管,依重大性原則,進行與公司營運相關之環境、社會或公司治理議題之風險評估,訂定相關風險管理政策或策略,並執行經董事會及委員會通過之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相關專案。

風險評估

本公司依重大性原則,經公司代表、各部門主管和外部專家對公司於環境、社會及公司治理進行分析,鑑別出可能對公司營運造成的風險,並針對鑑別結果擬定相關應對策略和管理機制,以期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。
風險類別 | 權責單位 | 描述 |
---|---|---|
危害風險 | 廠務部 | 因天然災害(颱風、地震、豪雨)等情事,可能造成財物損失及營運成本增加。 |
策略及營運風險 | 各負責單位 | 因經營策略失誤而產生損失的風險或於內部作業、人員及系統之不當或管理失誤,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損失風險。 |
財務風險 | 財務部 | 國內外經濟及金融情勢變動,影響公司收入、維運成本、匯率利率等,進而影響公司損益及現金流量,包含:資本損失、資金缺口、信用風險等 |
合規/合約風險 | 行政總務部 | 合規風險指未能遵循主管機關相關法規,而造成之可能損失。 合約風險則指所簽訂的契約本身不具法律效力、越權行為、條款疏漏、規範不周等致使契約無效,而造成之可能損失。 |
其他風險 | 各負責單位 | 如重大外部危害事件、由極端事件損失引發的風險等。 |
管理政策/策略
本揭露資料及風險評估邊界涵蓋台灣母公司於113年1月至113年12月間,依據評估後風險訂定相關管理政策或策略如下:
重大議題 | 風險評估項目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環境 | 危害風險 | 因天然災害(如:颱風、地震、豪雨)等情事,可能造成財物損失及營運成本增加。 經由評估各營運據點之天災風險,規劃與執行風險減緩措施,並進一步發展可替換製程與尋找其他供應商跨國合作,以降低天然災害可能對財務造成的損失。 本公司致力於建立符合法規、資源節約的生產流程,並經由執行職安衛自主管理機制,管理與降低汙染排放,以達到環境友善的目標。此外,持續研發將不同材料應用在遊艇製造,在兼顧安全性下,減輕船體重量,以減少能源消耗。 |
社會 | 合規/合約 風險 |
合規風險指未能遵循主管機關相關法規,而造成之可能損失,為降低此類風險,公司落實內部控制機制,引導同仁行為符合法令及道德標準,以確保本公司所有人員及作業遵守相關法令規範。 合約風險則指所簽訂的契約本身不具法律效力、越權行為、條款疏漏、規範不周等致使契約無效,而造成之可能損失。為降低此類風險,公司遵循當地法規訂定與簽署契約,於需要時向專業人士諮詢,以確保所簽訂之契約內容具法律效力,將可造成的影響最小化。 |
公司治理 | 策略及營運 風險 |
因經營策略失誤而產生損失的風險或於內部作業、人員及系統之不當或管理失誤,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損失風險。 經營團隊定期向董事會報告營運及策略議題,藉由董事成員參與、監督及建議,降低決策風險。 |
財務風險 | 國內外經濟及金融情勢變動,可能影響公司收入、維運成本與匯率利率等,進而影響公司損益及現金流量,這包含資本損失、資金缺口、信用風險等。 由專職人員與銀行保持密切互動,隨時評估銀行利率之變化,俾取得較低之資金成本,同時亦密切注意國際局勢與市場資金流動趨勢,並透過往來銀行提供專業諮詢服務,使對本公司的影響降到最低。 |
|
其他風險 | 建立各種投資人溝通管道,由投資人關係/發言人統一負責回應,積極溝通以減少誤解與減少資訊不對稱。 公司將提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列為重點項目,相關管理政策包含持續改善工作環境,現場主管經常性檢視員工及協力廠商人員之行為與作業環境;每年定期舉行消防和工安教育訓練,提升員工對安全的認知及應變能力,降低職安災害發生風險。 |
報告董事會頻率
ESG工作小組每年向董事會報告永續發展推動情形,2024年分別於2月29日、5月6日、8月12日及11月8日,向董事會報告溫室氣體盤查與永續報告書等相關議題

董事會督導情形

董事會於民國111年3月9日修訂永續發展實務守則,配合國際發展情勢,實踐永續發展之目標。本公司定期/不定期向董事會提出營運、財務、公司治理相關議題報告,透過成員不同經驗提出廣泛及專業意見,協助公司做出適當決策。本公司2024年向董事會報告溫室氣體盤查進度,共4次,並審議2023年永續報告書通過,未來將遵循相關法令視情況定期/不定期向董事會報告。